卖掉大平层, 我搬回了20年的“老小区”一楼, 承认两者差距太大了

想住又大又新的房子,大房子气派,大房子住起来舒适。

中产,住不起别墅,大平层就是理想,10米长的落地窗+开放式厨房+ 阳光书房+衣帽间走秀。

可真正住进去才发现,住这大房子,才是生活的一地鸡毛制造机。

我在大平层里住了6年,卖了,现在搬回了20年的老小区一楼,是真的轻松舒服。

这一住一搬之间,两种居住体验的巨大差异,让人感慨万千。

大平层让人越住越累。

为什么说大平层是吞金噬骨的深坑?

①居住成本太高

先是买房的成本就非常高,现在一般都是贷款,全款的很少。

首先,每个月的房贷压力就很大,每个月上万是最低的。

然后是居住成本,也是高得吓人,这个等你住进去就会发现后续开销有多大,大平层电器多,夏天都是用中央空调,开得也勤,一个月光是电费轻松破千。

到了冬天燃气费又是大头,冬天一个月的地暖要五千块,想不到吧,真的是巨额开支。

再加上千以上的物业费,物业几乎0服务(也很正常,但就是心里不爽),这还没算其他支出。

这持续不断的居住成本,真的让人肉疼,让你惊觉这房子简直是个“碎钞机”。

不少人被这高昂的开支压得喘不过气,而我,也是其中之一,确实堂不住。

②装修也是无底洞

这么大的面积,多少钱都能砸进去,硬装抠抠搜搜就扒了一层皮,软装更是填不满的窟窿。

我家原来这房子还是尽量简单装修的,最后光硬装就花了60多万,感觉啥也没搞。

后面家具家电软装又是几十万,这样一个房子,真的可以说是能掏空你的家当。

③清洁成噩梦

搞卫生非常麻烦,请保洁阿姨每次都是请2个人同时开搞,一个人做一天也不一定搞干净,一次开支就是大几百。

特别是下雨的时候,开放式阳台漂进水,你就得搞卫生,你要自己来做很想死,累到腰酸背痛直骂娘。

就连扫地机器人也吃不消大平层的面积。

时间久了,我是一边收拾一边后悔,这种房子谁爱住,谁住去。

把大平层卖掉,搬到老小区的一楼,生活像开了挂一样,变得轻松舒服,我现在常感叹:这才是生活呀!

老小区的优点

①地段好

有些老小区真是宝藏,它们一般处在城市中心腹地,历经岁月沉淀,与城市发展血脉相融。

周边配套设施完善,商圈步行街超近,不但方便购物,还有超多好吃的。

交通也便利,靠近地铁,上下班能大大缩短通勤时间。

不少老小区还是“学区房” ,孩子上学出家门步行几分钟就进了学校,像这种老小区真的生活很便利,住起来舒服。

不仅不会贬值,反而身价一路看涨 。

②公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

20年前的老小区,很多都是步梯房,没有电梯井、没有设备间,都是实实在在的面积,100平的房子到手90多平。

不像大平层,公推多,浪费的面积大。

那得房率?呸!

同样100平有20平公摊,这钱就等于白花的冤枉钱。

③有烟火气

老房子生活气息和烟火气十足,有一句话说“以前的房子是用来过日子的”,我真是深刻赞同。

以前的小区虽然破旧,但有一种特别温馨的感觉。

老小区的绿化也特别好,很多树木都很多年了,绿树成荫,阳光穿过树叶落下一片片光斑,小孩在树下嬉戏,炒菜声时不时从楼栋厨房传出,还伴随阵阵饭菜香,一切仿佛都是那么安逸。

④生活开支便宜到笑

卖掉大平层的钱,轻轻松松全款买三四套老小区的房子,我是拿下个一楼后,还剩不少,把钱存进银行吃利息,每年都能多出一笔可观的 “睡后收入”,足够全家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。

老小区的物业费也才几毛,水电燃气费用低到你惊讶,每月生活真是毫无压力,日子过得轻松又自在,生活更加有底气。

⑤有安全感

住在老小区里,有落地生根的踏实感,这是住高层时从未有过的。

不用再提心吊胆等电梯,也不必担心火灾、地震等突发状况时来不及逃生。

小区里都是些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,见面打个招呼,都是熟悉的人住在一起很安全,谁家有困难,邻居们二话不说搭把手,关照一下,是真切能体会到什么是 “远亲不如近邻”的人情味。

遇到下雨天忘带伞,随时折返回家取,快递小哥送货上门,一楼的院子还能种花种菜,洗洗晒晒,是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感。

⑥活生生的市井风景

虽然看不到什么“云端美景”,但是,老小区的一楼,有不一样的风景,这里有爬满藤蔓的围墙,有摇着尾巴晒太阳的流浪猫,有放学追逐打闹的孩子,有摇着蒲扇闲话家常的自在。

这些触手可及的细碎日常,满满都是生活的烟火气,每一个瞬间都仿佛回到了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时光。

文末总结:

房子再大,装不下温度就是钢筋水泥的牢笼。

真实体验过就明白,所谓的豪宅还不如老小区的一砖一瓦,浸润着几十年的人间烟火,虽不华丽,却盛满了生活最本真的热乎气和人情味。

老小区里的饭香,蝉鸣,与实实在在省下的钞票,才是生活最熨帖的模样。